洞察观点

如何通过考勤系统的智能排班与劳动力优化功能,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挖潜中国千亿劳动力市场?

以下是爱分析通过采访考勤管理专家汪总的文章:
仅在制造业,国内便有超10万家潜在客户,而若将零售业、服务业计算在内,国内劳动力管理市场至少在千亿级别。劳勤从考勤与工时管理切入市场,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了智能排班与劳动力优化功能,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现阶段,场景理解与产品能力较强的劳勤,已经具备了服务好企业客户的能力。下一步,劳勤将继续增强获客与交付能力,从而进行高速市场扩张。

近来,劳动力管理赛道颇受关注。
一方面,国内人口红利衰退,企业降本增效呼声日渐高涨,劳动力管理赛道不断升温。另一方面,诸多明星资本的持续加注,让本就焦灼的劳动力管理赛道更加火热。
而劳勤显然是赛道中最“火热”的企业之一,但事实上,劳勤其实很“低调”。
从早期劳勤创立,再到获得华创资本、真格基金、东方富海领投的多轮融资,劳勤一路走来对外声量并不大。
但同时,劳勤也很“高调”。

手握农业银行、上汽、北汽、强生制药、蒙牛集团、舜宇光学、家乐福、李宁、欧艾斯、国家电网等知名企业客户,覆盖员工超百万,劳勤一直处在行业聚光灯下。
那么,劳勤到底是一家怎么样的劳动力管理服务商呢?

01、提供一体化劳动力管理与友商产品深度集成

劳勤的劳动力云服务平台包括智慧考勤、工时采集、能效分析和劳动力优化4个模块,可帮助企业有效地降本增效。

早期,劳勤通过考勤与工时计算产品切入市场。其中,智慧考勤系统则可以读取企业各类考勤设备数据,并结合劳动力排班信息、加班、休假申请等信息,从而实时计算、处理员工迟到、早退、加班等考勤失误,帮助企业进行高效考勤管控。

对于劳动力敏感行业而言,工时管理是企业方的另一个核心需求。特别对于工时相对碎片化的制造业而言,如果能够准确计算、分析每个工单、工序、产品线等工时信息,就可以更精确的掌握劳动力成本、效率变化,从而提升员工平均产能。

而对零售服务业而言,劳勤通过智能排班驱动灵活用工,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在运营低谷时人力浪费,与在运营高峰时提升运营效率。

劳勤的精细化工时管理系统可实时采集企业生产工时数据,为企业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在考勤与工时采集基础上,劳勤产品向两方面进行了延伸。
一方面,劳勤帮助企业进行智能排班。通过对接企业ERP、APS、MES、POS等系统,导入必要的企业经营数据,并根据系统模型对企业进行业务预测。
基于业务预测,劳勤得出企业所需的用工量与用工结构数据,并结合企业工人的技能、休假安排、喜好、地理位置等信息,在合规基础上进行人、岗匹配,为企业提供排班优势排班组合,减少非必要人力支出。
另一方面,劳勤帮助企业进行劳动力优化。在掌握排班、考勤、工时等数据基础上,劳勤可为企业提供数据分析工具,分析、识别不同生产环节的限制与瓶颈,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与其他企业服务厂商不同的是,劳勤一般不输出独立劳动力管理APP,而是通过与企业自有APP集成的方式服务客户,如将模块嵌入在企业门户、小程序、企业微信、钉钉等产品中。
相比于独立APP的产品模式,劳勤产品使用更便捷,可减少用户登陆多系统的冗杂操作,并通过信息推送的方式提醒用户及时处理异常信息。

02、深扎三大行业场景理解能力是关键

在客群方面,劳勤主要服务智能制造、快消零售以及服务行业,人力支出占其成本结构比例较高,因此人力成本波动会对利润率造成极大影响,而劳勤产品的价值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其一,降低合规性风险。劳勤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在排班、考勤等环节融合了多种管理规则,确保劳动力工作时长、加班时长在合规要求范围内。
其二,提高劳动力管理效率。劳勤产品覆盖劳动力管理各个方面,产品完整度高,可帮助企业对员工进行统一管理,管理效率高。
其三,降低人力成本支出。劳勤根据企业业绩要求、用工需求量、用工结构,并结合劳动力工作特性进行合理排班,避免过量排班等现象,节约人力成本。
其中,智能制造业相较其他行业而言,当前信息化程度较低,因此主要提供智慧考勤、工时采集和能效分析产品,解决企业的生产效率问题。而零售业与服务业的信息化程度高,主要是智能排班及灵活用工,解决企业的运营效率问题。

不难看出,劳动力管理产品需要开发者深刻理解企业客户的业务管理、运营模式与细节,而拥有多年行业经验的劳勤显然拥有较强的场景理解能力。

创始人&CEO汪友宝拥有15年以上人力与劳动力管理领域从业经验,曾任新为股份首席顾问,并曾与联合创始人张永涛曾在华南计算机设计劳动力管理产品,服务了近2000家企业客户,对国内劳动力管理领域理解深刻。

显然,在较强的场景理解能力与实践经验的帮助下,劳勤产品可以很好地契合企业需求。具体而言,劳勤团队提炼了1000余种行业规则引擎,可以满足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客户的劳动力管理需求。

可以看出,劳勤团队扎根在国内土壤中,拥有出色的本地化服务基因,这帮助劳勤形成了很强的竞争壁垒,也使其服务本地客户的能力强于外资厂商。

此外,劳勤也尝试布局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制造基地,进一步开拓市场空间。

03、客户生命周期价值高未来仍有提升空间

劳勤产品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组合搭配,并根据企业规模统一定价收费,并未完全按照人数定价收费。其出发点是,随着灵活用工的逐渐普及,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企业将呈现总员工数下降的趋势,规模定价方式可避免因灵活用工导致的客单价降低。

现阶段,劳勤目标客群主要是制造、零售与服务业的中大型企业客户,客群优质,客户生命周期价值高。

一方面,智能制造和零售业企业大多固投成本很高,且多为生态业务模式,生命周期更长。另一方面,制造业和零售业企业人员规模更大,人力成本变动敏感度更高,付费意愿、付费能力更强,客单价也更高。

下一步,随着企业客户信化程度不断提高,通过智能排班、劳动力优化等智能产品可更显著的降低企业人力支出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劳勤也可根据优化效果与企业分成,客单价有望进一步提高。

据劳勤创始人&CEO汪友宝介绍,现阶段劳勤的劳动力云服务平台可帮助企业降低10%以上的人力成本支出。

以千人企业为例,按照5万/人/年成本计算,劳勤至少可帮助企业节约500万以上的人力成本支出,未来若能按照效果的20%进行收费,单个客户的LTV至少仍有2倍以上提升空间。

04、市场渗透率尚低交付与获客能力是关键

虽然劳动力管理只是人力资源领域的一个分支,但从市场规模来看,劳动力管理市场规模并不小。

具体而言,仅工业领域就有大型企业1万家,中型企业6万家和规模性企业30万家,而当下劳动力管理厂商现有客户量都在几百家左右,可以判断,国内劳动力管理市场渗透率仍很低,不足3%,这意味着以劳勤为代表的劳动力管理供应商仍大有可为。

爱分析认为,现阶段仍是各家企业快速发展阶段,在产品与场景理解能力基础上,不断增强交付能力与获客能力是扩张的关键。

05、开发向导式交付模式交付周期最低可至2周

在产品交付方面,劳动力管理产品面临两方面挑战:系统对接与产品调参。

一方面,劳动力管理中各项功能都需要与各类系统对接,如业务预测模块,需要通过ERP、POS等业务系统导入数据,从而预测特定时间业务量。而不同行业所涉及的系统种类较多,甚至同行业的企业间也常使用不同厂家产品,对接工作相对复杂。

另一方面,由于企业间业务模式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劳勤对产品各类模块进行调参、配置,从而使得产品匹配客户业务。

对于劳勤而言,主要难点在于产品调研。

劳勤核心团队曾在创业前有超过2000例交付工作经验,开发了标准接口与各类系统对接。同时,劳勤也与各种系统厂商战略合作,在系统层面进行合作,从而降低系统对接工作量。

在系统调参方面,劳勤根据多年服务经验,从客户案例中提炼了超过一千种业务规则,以匹配不同客户业务差异,从而降低调研周期。

现阶段,劳勤平均项目部署周期不到2个月,处于行业领先位置。但长期来看,实施工作仍是限制劳勤快速规模化的“短板”,而占部署周期一半以上的产品调研业务显然是重点攻克对象。

近期,劳勤将发布向导式部署方案,通过对比行业案例的方式,帮助交付人员快速调配产品参数,降低交付周期。

劳勤创始人汪友宝表示,预计向导式配置方案可将交付周期降低至一个月左右,并尝试研发更智能的自动配置方案,预计交付周期最低可降低至1-2周。

06、获客能力强未来将更依赖生态伙伴

在获客方面,销售团队在2018年只有20余人的劳勤获客能力并不差。现阶段,劳勤主要通过行业伙伴和战略生态进行获客,拥有农业银行、上汽、北汽、博世中国、舜宇光学、强生、云南白药、蒙牛、家乐福等标杆客户。

爱分析认为,除了产品与场景理解支持外,劳勤强大的获客能力也来自其有效的市场打法。

在进行业务布局时,劳勤选择从头部企业切入,其价值有二。

一方面,劳勤通过服务农业银行、上汽、强生等头部客户树立标杆效应,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强获客能力。另一方面,头部客户业务场景复杂,服务好头部客户的劳勤,产品也可借此迭代、优化,使其服务客户能力不断提升。

由于劳动力管理产品与企业其他系统的关联度高,往往需与ERP、HR、APS、MES等系统打通,存在着天然的紧密关系。但作为创业厂商,团队规模不足200人的劳勤显然也没有足够的精力进行无边界的业务扩张。

譬如说,虽然劳勤目前已经覆盖了百万以上的蓝领人群,但若想在特定区域内甚至全国范围内开展灵活用工业务,仍然缺乏缺乏足够的积累。而选择与成熟的生态伙伴合作,显然可以更好地服务客户。

另外,劳动力管理产品相对复杂,需要较强的场景理解能力与产品积累,所以其他HR领域的企业很难进入劳动力管理市场,这意味着专注自身业务最有利于劳勤长期发展。

因此,在市场渗透率较低的发展初期,劳勤选择将业务专注在劳动力管理领域,并通过与战略合作一起满足客户各类需求。2018年起,劳勤开始重点打造服务生态,与产业上下游的企业形成合作,进行渠道获客,进一步增强获客能力。

目前,劳勤已经与Oracle、SAP、钉钉、泛微、KNX、CDP、易路、黑湖、云从科技等企业达成合作,预计随着生态圈的进一步完善,合作获客将进一步提升劳勤整体获客能力。

近日,爱分析专访了劳勤创始人&CEO汪友宝,对劳勤的业务模式、未来战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现分享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07、业务预测环节难度大实践积累是产品研发关键

爱分析:智能排班中哪个环节最有挑战?

汪友宝:业务预测环节难度最大,核心原因在于分析模型涉及的影响因子非常多,权重也需要反复推敲。举个例子,比如预测一家电影院的未来业绩,需要考虑天气、节假日、排片、地理位置、影院设施、消费人群接近30个因素,复杂度非常高。

而在人岗匹配智能排班环节,其难度更多来自于信息化建设,比如人员岗位技能信息、员工休假排期、员工个人偏好、家庭情况等等,数据的缺失很难进行精准、合理的排班。

爱分析:劳勤的本地化产品转向SaaS模式过程中,产品底层架构重构是否会有较大的难度?

汪友宝:是的,这个过程我们需要重构产品底层架构,但是重构架构并不是我们业务中的核心难点,因为实际上控制代码是类似的。而最难的是研发行业规则引擎,而这部分工作其实在本地化产品与SaaS产品中几无差异,都需要非常丰富的经验积累。

爱分析:在劳勤产品规则引擎研发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战?

汪友宝:挑战主要来自规则的收集与抽象,我们需要在遇到新的客户需求时,将客户需求抽象成为规则。这也就是为什么上千种规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没有几百家客户的深刻积累,规则引擎很难进行打磨与迭代。

举个例子,如果开发者只是简单的调研HR团队或者运营团队,开发者会发现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规则引擎,因为只有在执行过程中,才会发现企业的业务、运营、管理模式都是千人千面的,细节才是最重要的,而这些细节根本无法在与HRD采访过程中得到很好地体现,最困难的也是最有价值的内容都在执行过程中,这就需要非常深厚的积累。

爱分析:您判断,未来人力资源共享中心是否会成为发展趋势?

汪友宝:一定会,人力资源1.0的数据底层已经基本构建完毕了,而人力资源2.0的e-HR管理中台建设也已经逐渐形成规模,而未来人力资源3.0是一定会来的,运营成本是企业不得不考虑的事情。而现在来看,很多企业已经开始构建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了。

爱分析:人力资源共享中心可以完全替代企业原有的HR团队吗?

汪友宝:替代不了,人力资源共享中心能够提供的是服务或者说是智能化信息化服务,但企业HR团队除了人力资源服务之外还涉及诸多管理职能,比如规划、战略、培训等等职能,这个是人力资源共享中心触达不到的业务。

爱分析:您判断,国内劳动力管理市场规模在什么量级?

汪友宝:从数据上来看,仅制造业一个行业,国内就有1万家大型企业,6万家中型企业和30万家规模化企业,其中大、中型企业都需要智慧考勤系统,而规模化企业按照25%渗透率计算,以平均客单价30万计算,至少是400-500亿的市场空间,在占GDP超过50%的零售、服务业需求同样旺盛。

而工时采集、能效分析、智能排班、劳动力优化等产品客户价值更加明显,客单价更高,通常可达百万级,也就是说国内劳动力管理市场单SaaS收入至少千亿以上。

08、向自动化交付模式演进交付周期可缩短至2周

爱分析:劳勤产品的部署方式主要以公有云为主吗?
汪友宝:是的,目前新客户基本全部都使用公有云产品,特别是近几年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发展,在制造和零售业,对公有云接受程度非常高。
企业的IT团队也更希望使用SaaS产品,这样团队更有精力关注在企业的核心业务上。同时,使用公有云产品对企业客户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客户可以进行更好地行业洞察、分析。

我们会对现有客户进行行业分析,分析其业务中不同环节的效率等等指标,从而为企业客户提供以数据为依据分析报告,指导客户在哪些环节仍有提升空间。

爱分析:向导式交付模式是如何运行的?

汪友宝:向导式自动化配置是劳勤在2019年初开始开展的项目,其核心目的是帮助我们几百家战略生态伙伴,从销售伙伴向交付服务伙伴转化。

在服务客户过程中,劳勤可以为合作伙伴提供产品交付向导,快速判断客户类型并设定产品参数完成交付,可大大提升其交付工作效率。同时,劳勤也会对合作伙伴进行培训,帮助他们解决向导式交付工具不能识别的特殊情况。

具体而言,我们根据现有实践经验,将行业、工时、区域、类型等影响因素模板化,并以类似咨询的模式,通过问答方式找出最适合客户业务的产品模式,并对因素组合进行高效调研,实现高效交付。

长期来看,咨询的过程很可能被AI技术渗透,甚至替代,所以劳勤会考虑从向导式交付模式向自动化交付模式演进。

爱分析:如果自动化交付模式开发成功,交付周期能缩减到什么量级?

汪友宝:平均来算的话,现阶段交付周期约在8周左右,其中系统配置的时间仅占1/4,更多的时间需要和客户沟通、交流,而技术可以成功渗透的话,交付效率至少提升一倍,自动化交付模式研发成功,很可能交付周期可以缩短到1-2周。

当然,劳勤也做了相应的验证。以我个人为例,相比于经验积累较弱的同事,我具有更强的咨询经验与沟通能力,能够快速、准确的识别用户需求,从而完成高效配置。

我与两名交付人员合作同时交付2个项目,与客户一边沟通一边完成产品配置,交付工作绝大多数都可以在两周内完成。

除了人为因素之外,劳勤的产品高成熟度也是关键。丰富的案例与规则可以满足几乎全部客户的全方面需求,无需二次开发,这也是提高交付效率的关键。

爱分析:制造业客户的回款是否会相对缓慢?

汪友宝:恰恰相反,一般而言,如果劳勤和客户约定了回款周期,客户一定会在周期内回款,基本都不会拖延,主要是我们的客户规模大,质量很好,付费能力、付费意愿都很强。

制造业客户一般拖延的都是供应商,原材料成本是其核心支出,而信息化支出相对较小,所以我们的坏账率非常低。

09、打造业务生态合作才能共赢

爱分析:为什么劳勤会选择做业务生态?

汪友宝:国内劳动力管理是非常大的市场,但目前渗透率还很低,劳勤还远远达不到市场天花板,这种情况下我们向业务外延拓展为时过早。

同时,虽然诸如人力资源服务等业务的流水很高,但事实上真正的利润很少,劳勤当下90%以上的收入都是来自于SaaS产品,扩展这些业务会影响公司整体收入结构。

此外,我们判断,往往颠覆我们的不是自己的直接竞争对手,而是业务周边的间接竞争对手。譬如说,在制造业劳动力系统与APS、MES等系统联系非常紧密,我们的选择是通过与这类厂商形成战略合作互为生态一起服务客户,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

而如果我们选择介入人力资源如组织、薪酬、绩效等相关业务,劳勤就会与各类生态厂商成为直接竞争对手。ERP、MES、APS等业务也是一样,介入周边业务对劳勤并没有什么好处,显然生态战略长期来看更有价值。

爱分析:劳勤是否会担心合作伙伴进入劳动力管理市场呢?

汪友宝:基本不会,劳动力管理市场的壁垒是非常高的

简单来说,制造业、零售业、服务业的业务非常复杂,即使能服务好A客户,也很难将产品服用到B客户身上,服务成本很高。而产品的打磨是非常需要时间积累的,在这种情况下轻易布局劳动力管理市场,并不是一个理性的选择。

相关新闻